暑期综艺吹来“书院风”
肇始于唐、书院风鼎盛于宋并绵延千年的暑期中国书院,是综艺中国古代兼具教育、学术与文化传承功能的书院风精神地标。这个暑期,暑期《中华书院》和《少年书院行》两档人文节目不约而同将镜头对准中国最古早的综艺知乎知识博主视频曝光合集“象牙塔”,追溯千年文脉寻找精神原乡,书院风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暑期档荧屏掀起一股清朗的“书院风”。
学者、综艺博主与青少年开启书院之旅
由江苏卫视与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书院风《中华书院》选取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暑期应天书院、综艺嵩阳书院作为探访地,书院风带领观众了解中华文化如何在书院这一特定空间中演变、暑期传承与增长。综艺在嘉宾阵容上,《中华书院》打造跨界组合,哲学、文学、日本移民妻子视频历史领域的顶尖学者与人气博主同行,让“学院派”与“年轻派”展开思想碰撞。首期节目中,中国当代诗人、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西川,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江苏卫视主持人李响,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教授李春颖,自媒体博主蔡紫一道走进白鹿洞书院,在朱子遗风的感召下探寻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相较《中华书院》的专家、自媒体混搭跨界,《少年书院行》另辟蹊径开启研学模式,让青少年成为文化探索主体,采用了更具活力的表达方式。这档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播出的节目邀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肖永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等知名专家学者,与一群对传统文化心怀热忱的00后、10后少年共同组成书院行研学团,从岳麓书院回荡的朱张会讲余音,到白鹿洞书院萦绕的书声琅琅;从嵩阳书院延续的理学薪火,到应天书院树立的兴学典范;从石鼓书院见证的三江汇流,到船山书院浸润的东洲烟雨……研学团的足迹循着文脉纵深一路铺展,六所书院串联起生生不息的书院文化根脉。
有直观感知也有深度解码
传统书院文化强调经典研读与义理探讨,其精神内核需深度解读才能被理解,而书院题材的文化综艺需要平衡学术严谨性与大众传播性。面对题材的理解门槛,《少年书院行》运用综艺节目的视觉化优势,以AI工艺复原各大书院历史场景,如岳麓书院“朱张会讲”的思想交锋、嵩阳书院“程门立雪”的场景重现,都被从静态的历史遗存转变为可直观感知的视听光影。
《中华书院》则深谙跨平台传播之道,创新打造“大屏+小屏”双轮驱动的传播格局,以8集长影片深度解码书院千年文脉,从历史溯源、思想阐释、当代对话等维度铺展文化长卷;同时节目组制作了40余支中短影片,形成全方位的内容矩阵。这种长短互补、大小屏联动的传播方式突破局限,既满足文化爱好者对文化纵深的探求,又适应快节奏时代的信息接收习惯。
古今对话融入现代议题
《中华书院》的巧妙之处,还在于着力挖掘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疗愈力量,将书院所代表的精神家园意象转化为现代社会的情感共鸣。节目在探索“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书院精神的同时,将哲学思辨融入现代议题,打造“围炉茶会”“心灵旅行”“哲友会”等多元场景,让观众从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探寻人生智慧。
作为“行走的课堂”,《少年书院行》侧重在趣味打卡、互动问答中激发少年观众的学习与思考。节目中,来自少年、专家、主持人的多重视角解读展现了书院文化在当代的青春表达。
荧屏书院综艺的热潮,本质是当代人对慢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根脉的追寻,《中华书院》的学者深度和《少年书院行》的青春锐度,共同构建了古今对话的文化寻根意境,两档人文节目吸引更多人去了解、走进并爱上中国传统书院,推动“书院热”从荧屏向现实延伸。北京日报记者 邱伟
相关阅读
- 电影中的抗战——百团大战破囚笼
- 巴基斯坦季风暴雨已致750人死亡
- 商务部: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 泰国被停职总理佩通坦就其涉嫌违宪案出庭作证
- 中美俄战略三角,有新动向
- 今日最佳:我到底有多帅?
- 网友热议:9月3日,放假吗?
- 商务部:将于9月出台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
- 俄副总理:俄方有向印度出口液化天然气的潜力
- 唐嫣罗晋:很相爱,但选择各自精彩
- 俄罗斯发布解密文件揭示731部队人体实验罪行,外交部回应
- 泰国被停职总理佩通坦就其涉嫌违宪案出庭作证
- 中国最懂女人的男人:牵手林志玲,年入30亿
- 羞辱、黄腔、性骚扰,被直播公司围猎的未成年人
- 腾讯Robotics X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发布,融合左脑、右脑、小脑
- 中国“人工智能+”行动“路线图”来了
- 女性主动追爱,为何被骂“媚男”?
- 北京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 上海AI Lab庞江淼:开放平台是具身智能“ChatGPT时刻”的前提丨具身先锋十人谈
- 暂不回应停火方案 征召6万预备役 以色列还要对加沙做什么?